国企改革“中心地位”突显 - 屈丽丽

发布日期:2018-10-13 16:15:36   浏览量 :1852
发布日期:2018-10-13 16:15:36  
1852

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再一次将国企改革大是大非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10月9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不仅直抓改革痛点,以去虚向实的风格提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同时更是强调了国企改革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指明了国企改革在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中心地位。

“同时担任六个组长或者办公室主任的刘鹤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观点,改变习惯的中心环节说法,使国企改革的决定性地位更加明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是国企改革进入刘鹤阶段的重要特征,表明国企改革去虚向实的时期开始了。”

李锦表示:“刘鹤就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后,还没有单独到中央企业来过,也没有就国企改革发表过讲话,外界对此猜测甚多。这次讲话,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把重大问题提出来了,把存在问题找到了。包括国企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方向、原则、任务与要求,几乎是一个顶层设计的缩微版。这是国企改革新的施工图,可以看作刘鹤的国企改革观的一次展现。”

从“中心环节”到“中心地位”,国企改革的决定性地位更加明确

作为本次座谈会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国企改革的中心地位被给予了高度关注。

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想,准确研判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

长期跟踪研究国企改革的李锦对此解释说:“过去习惯性说法是,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决定于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次用中心地位,显然比‘环节’分量更重。环节犹如链条,连接为主;而地位则具有根本性、决定性。”

在李锦看来:“讲这个话,可能没有人再比刘鹤有发言权了。大家知道,刘鹤同时担任六个组长或者办公室主任。刘鹤在任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时,分管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并就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现在,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意味着国企改革是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命运的决定性一招。”

当然,这也同样意味着,作为“顶梁柱”的国有企业能否成功实施突破,事关全面深化改革成败,事关中国经济未来。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在地位上进一步正本清源就显得极其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40年国企改革,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争议,尤其是每到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或者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国企改革所承担的角色、作用、地位就会被反复讨论,甚至卷入一些舆论的旋涡。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有关“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的讨论。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近日在《人民法治》撰文(《优化营商法治环境,必须反对“国进民退”论与“民进国退”论》)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管股权)的历史变革,提振投资信心,留住内资,吸引外资,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切实清除‘国进民退’论与‘民进国退’论的错误影响,在国家立法、规划、监管与司法活动中牢固树立‘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惠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的现代经济法治理念。”

回顾本次座谈会中刘鹤的讲话,这种市场化法治理念也无处不在,比如坚持生产力优先的标准,强调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强调国企改革要突出主业,强调定位在“产权清晰”上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强调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强调从市场经济角度对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包括在分配改革中直接提出员工持股、上市持股、股权分红三种中长期激励方法,以及人才的市场化选聘等,都体现了坚定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事实上,正是坚持了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国企改革的中心地位与现代经济法治理念不但不冲突,同时还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以刘鹤讲话中谈及的国有资本的配置问题为例,讲话强调,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内部约束和激励,保护各类所有制产权的合法权益,科学进行资产定价。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大力支持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李锦对此的解读就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排在前面。在当前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社会上各种声音比较多,在这次座谈会上,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态度是坚决的,强调保护各类所有制产权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的财产权不可侵犯,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同样,在谈到国企改革的目的时,刘鹤在讲话中提出了“微观市场主体”的概念,同时以“充分认识”与“极端重要性”的罕见词汇来强调“活力”二字,显示了对改革痛点的深刻认识。而众所周知,活力的前提一定是公平竞争,而不是垄断。

“所以,微观市场主体这样一个平时在政府文件中出现不多的理论词汇在这里出现,会使人想到:为什么要改革?这是什么性质的改革?谁是改革的主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国企改革的基础理论,也可以称为国企改革基础论。背后的深层含义应该是,重申我们是坚持市场经济国家,我们的改革正在向市场经济迈进。”李锦解释说。

打造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10月10日,就在“座谈会”召开后第二天,李锦就在武汉为180多名国企董事长、总经理宣讲全国国企改革座谈会精神。李锦直言:“刘鹤对国企改革讲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听懂了的。”

的确,跟踪国企改革的进程,把握国企改革的脉络,作为国企改革专家的李锦专业而细心地发现了很多关键节点上的新变化,比如他提到“座谈会”中在现代企业制度前面加上“国有”两字,是一种新定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讲话两年来的重要成果。

“现代企业制度,是1993年提出来的,原来讲‘产权清晰’是基础,是讲的产权,表现为资本,而缺乏人的因素。现在加上‘国有’的本质属性规定,内容应该是全面了。”李锦告诉记者。

显然,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近两年来的新提法,而且应该是对新时代国有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定位。就在一个月前的9月7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署名文章《扎实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着力抓好实业主业发展、着力抓好自主创新、着力抓好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深化改革、着力抓好开放合作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彻底摒弃规模和速度情结,扎实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其中,在谈到“着力抓好深化改革,启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时,肖亚庆提出了接下来“持之以恒将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改革路径,“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被放在了首位。

肖亚庆表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处理好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除了“产权清晰”和“国有”的特征之外,“中国特色”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的背后,本质上是企业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关键而敏感的问题,刘鹤在“座谈会”讲话中强调了“要有效划分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意味着给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中包括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在内的治理主体划清了权力责任的边界。

“不是党委加强了,其他主体就清闲了。党委(党组)是领导核心。而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权力是董事会的’,强调这点很重要。后面一句‘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告诉我们,经营自主权是经理层的。这一段讲得非常到位,有正本清源作用,把党的领导与董事会、经理层的权力保护关系讲清了。越简单,就越是精准、越是清晰。现在,边界不清晰现象,在国有企业中还是存在的。”李锦表示。

坚持生产力优先标准

对于国企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不但高度重视,而且有很多重要论述,其中就包括了 “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细心人会发现,在本次座谈会中,对国有资产监管,不仅仅提到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是强调了要坚持生产力的优先标准。

在李锦看来,“优先”一词发人深省,很值得咀嚼。是不是存在不优先状态?肯定有,可能还很严重。事实上,其他标准优先,是导致国企改革缓慢的根本原因。这是从根子上找到了改革活力缺乏的症结。

“被约束死的国企改革肯定不是成功的改革。加强对微观主体的服务工作,这句话用‘微观主体’也深有意味。改革的主体是谁?是企业,不是政府,政府是为企业改革‘服务’的。还有,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这一段讲得温柔,但是很有力度,显然是对国资监管的要求,也是对存在问题的提醒。”

当然,如果生产力作为国资监管的优先标准,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生产力,而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让企业家心安、让科技人员心宽、让创业人员心动的发展环境,强化正向激励至关重要,这也恰恰是破解国企缺乏活力的对症之药。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鹤在“座谈会”讲话重点提到了作为市场化经营机制核心的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强调要加快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统筹用好员工持股、上市公司持股计划、科技型企业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层级干部职工积极性。

对此,李锦解读指出:“过去我们的激励机制是按劳分配,但这是蛋糕在既定条件下谁分多少的问题。而产权明确,生产者就会想方设法优化要素组合、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把蛋糕做大。产权激励是更有效的激励。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的大脑和资本共同创造的,科技型企业股权分红推开了,创新才能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企重塑与发展智库
Copyrights © 2000-2018, www.soerd.com
联系电话:
地址:
13908060198 / 17098331988
成都市高新西区百草路天府创业园